| 廣告聯系 | 簡體版 | 手機版 | 微信 | 微博 | 搜索:
歡迎您 游客 | 登錄 | 免費注冊 | 忘記了密碼 |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

首頁

溫哥華資訊

溫哥華地產

溫哥華教育

溫哥華財稅

新移民/招聘

黃頁/二手

旅游

"行人安全距離"造就一種精神黃泛區

QR Code
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,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... 圖標,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,謝謝!



看了那個視頻,覺得案子本身並不算離奇。青島法院還應該向公眾解釋一下,被“撞”老太索賠的7萬塊,有多少是醫藥費。

這是“老人摔倒扶不扶”話題的延續。很明顯,人們是被法院所說的“行人安全距離”給嚇著了。


類似事件最終都會陷入對老年人的指責,這是最可悲的,可能也是權力最希望看到的。在每一次滑坡之後,人們往往都會求助於公權力。

2019年在日本上過一次急救課。老師知道“老人跌倒無人敢扶”大為驚訝。

日本不存在這樣的問題,這是因為不管老人醫治花多少錢,都會報銷,這樣就沒有訛人的必要。

很多問題看上去是道德層面的,其實也都和制度或者社會發展程度相關。如果能有普遍的醫療保障,誰還願意找別人詐醫療費?


這次青島法官“保持行人安全距離”的言論,引起很大反彈,並不是因為它是錯的。

相反,它其實精確表達了某種普遍存在的社會情緒:人們不敢再彼此走進一步,不敢伸出雙手。

過去兩年在海外見到一些朋友,在分別的時候都提出來一下擁抱。


這讓我驚訝而且感動,在我的成長過程中,似乎沒有關於擁抱的教育。我不敢輕易交出自己,那個“安全距離”似乎一直存在。

我小時候生活的地方,在歷史地理學上被稱為“黃泛區”。這裡貧窮落後,多災多難,人們想了很多辦法,只不過是為了活下去。提防別人,是我小時候就接受的觀念。

可能存在一種精神層面的黃泛區:缺乏安全感和對社會的信任,總是處於心靈的逃荒之中。

現在的社會輿論鼓勵對他人的遭遇冷漠,甚至挖苦——仿佛如此就可以讓自己避免厄運,其實就是在造就這種精神黃泛區。
點個贊吧!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    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,我來說幾句
注:
  •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,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!
  • 猜您喜歡:
    您可能也喜歡:
    我來說兩句:
    評論:
    安全校驗碼:
  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
    The Captcha image
    Terms & Conditions    Privacy Policy    Political ADs    Activities Agreement    Contact Us    Sitemap    

   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

    頁面生成: 0.0319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.0034 秒